南朝蕭景墓神道石刻碑身部分成了“大花臉”。焦哲 攝
  
  “相隔4天,兩處南朝石刻慘遭污染!”昨天,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會員、中國文物學會會員方青松先生向揚子晚報記者反映:位於南京市棲霞區的兩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南朝石刻,慘遭污染,碑身被黑色的墨汁“從頭淋到腳”。究竟是什麼人乾的?他們此舉究竟意欲何為?
  記者調查瞭解到:因為這些石刻上的文字屬於書法藝術價值極高的“反左書”,有一些不法分子就野蠻操作在石刻上拓片盜取真跡,十幾分鐘就能拓成一幅字,通過地下黑色交易,至少可賣得數千元。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焦哲
  文物告急
  相隔4天,2處“國保”文物被污染
  墨跡一時難除,化學成分還會對文物造成傷害
  方青松告訴記者,9月25日下午,他和一些南京本地的文物保護志願者去位於棲霞區十月村的南朝蕭景墓游玩考察,結果發現這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遭遇污染。在高約6.5米的蕭景墓神道的石柱上,可以看見剛剛留下的黑色墨跡污染,石柱上的碑文部分有污染,柱子上也有墨跡,墨汁甚至一直“淋”到石柱的基座部位。在石柱上還發現了2塊磚頭,有志願者在附近地面上撿到幅還留有墨香味道的、剛剛拓好不久的字跡。
  “我問了周邊的老百姓,有人說看見昨天有人來這裡拓字,架著梯子爬上去的。拓了好多張字之後,就跑了。”方青松說,那張志願者撿到的字,可能就是因為不法分子拓得字太多或者逃跑時太慌張,丟在現場的。
  方青松說,這些墨跡留在文物上短時間內很難被清除,影響觀瞻,如果是普通的墨水對文物的破壞可能還小一些,但有些不法分子可能使用化學成分比較大的材料,會浸入本就“傷痕纍纍”的石刻、碑身中,對文物的破壞就更大了。此外,由於不法拓片者往往野蠻操作,只圖快,不採取任何保護措施,十幾分鐘就能拓得一幅字,所以在文物上架梯子、墊磚頭,也對會文物造成“硬傷害”。而正規的專業人士拓一幅字至少要花一兩個小時。
  讓人揪心的是:這種南朝石刻被污染的事情近期已經發生多次了。此前的9月20日,同樣是在棲霞區,另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蕭憺墓的石刻也有遭遇類似污染。蕭景、蕭憺這對歷史上的著名堂兄弟,可謂“同病相憐”。
  背後黑幕
  黑色產業鏈:一幅拓字能賣數千元
  不法分子甚至偷換了圍欄門鎖,隨時都能進去拓片
  方青松告訴記者,蕭憺墓石刻的污染情況比蕭景墓還要嚴重一些。蕭憺墓周圍原本設有鐵柵欄,有一個鐵門上設有一把鎖,為了保護文物不讓外人進入。但是方青松等文保志願者9月20日去考察時,竟然發現鐵門上的鎖被不法分子偷偷換了,這樣他們就可以隨時隨地拿鑰匙開鎖進去私自拓片。
  記者採訪瞭解到,不法分子來此拓片,和南京南朝石刻上的“字”有關。書法專業人士告訴記者,被污染蕭景墓文保石刻,碑文上的文字均屬於書法藝術價值極高的南朝梁時“反左書”。此字體在現今發現的南朝陵墓神道石柱上僅有二例:一是丹陽梁文帝蕭順之陵墓神道東側石柱;另一就是在南京蕭景墓神道西側石柱。
  反左書是六朝時期書法藝術百花齊放中的一朵“奇葩”。蕭景墓神道石柱題字書法整齊嚴謹、筆畫勻稱和諧。近代著名學者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揖》中稱贊它是“平整勻凈之宗”。古代碑刻、墓誌,或神道石柱題字均由當時名人撰文、書丹,並留其名,而蕭景墓石柱卻無書者姓名,這又是藝術史上的另一個“謎”。最關鍵,南朝梁時盛行的反左書,不久便銷聲匿跡,成了我國書法史上的絕響,這更是一“謎”。
  而另一處被污染的石刻,蕭憺墓碑上的文字也是書法珍品,它的全稱是《梁侍中司徒始興忠武王碑》,由徐勉撰寫碑文,當時書法名家貝義淵書寫。康有為稱之為“戈戟森然,出鋒布勢”“尤為異寶”。梁啟超稱它“南派代表,當推此碑”。
  方青松介紹說,正是由於這兩處石刻上的文字具備了極大的藝術價值,所以引得不法分子前來“盜字”。一幅拓字,通過地下交易或網上交易,就可以賣得數千元錢。
  法律禁止非法拓片
  我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規定,修複、複製、拓印一級文物的,應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後報國務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且限量拓印或複製,主要用於研究,絕對不允許在市場上銷售。
  近期南京文物污染破壞事件
  9月25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朝蕭景墓神道石刻被髮現遭墨跡污染
  9月20日
  同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朝蕭憺墓石刻也被髮現遭遇類似污染
  在此之前
  棲霞區張家庫失考
  墓神道石柱失蹤
  蕭宏墓西辟邪失蹤
  ■學者呼籲
  加強文保力度急需機構改革
  此前石柱、辟邪丟失事件已敲響警鐘
  由於被污染的這些文物所在的地理位置都是比較偏遠,周邊少有居民,再加上沒有專人看管,所以“盜字”的違法行為很難被及時發現、制止。正是這種極大的利益驅動和極小的違法成本導致石刻污染一再發生。
  方青松告訴記者,這兩處南朝石刻被污染的事情他均已向相關文物保護部門做了反映,但他還沒有收到任何部門的回覆或調查情況反饋。而最近一段時間,南京的文物污染破壞事件頻發,近期有棲霞區的張家庫失考墓神道石柱失蹤,蕭宏墓西辟邪失蹤。
  怎樣才能避免類似事件一再發生呢?方青松建議,文保部門人手有限,而這些文物所在地又往往偏遠,由政府部門派專人看守不太現實。但可以考慮在文物周邊加設監控探頭,或由地方政府出面協調當地村民、農戶代為看守。
  記者在網絡上註意到,方青松將石刻被污染的事情在微博上發佈後,僅僅一天就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註,轉發、評論均達100多次。其中,南京著名文化學者薛冰先生在評論中指出:南京市文物局被“肢解”,分成了文廣新局下的幾個處,此後管理失措,執法無力,文保亂像頻現。像南京這樣的歷史文化名城,理應有單立的文化遺產保護局,其級別應在文廣新局之上,作為文物保護法的執法機構。薛冰先生籲請國家文物局和省市人大過問此事。
  ■最新進展
  棲霞區明天開會研究加強保護
  昨晚記者截稿前,南京文廣新局官微@南京文化發佈消息稱:今日,網友反映“棲霞區一國保石刻慘遭野蠻拓片”,經調查,反映的情況屬實。六朝石刻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們強烈譴責一切破壞、有損六朝石刻的行為!目前,棲霞區文化旅游局已報案。棲霞區政府將於本月28日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進一步加強六朝石刻保護的具體措施。  (原標題:6天內,南京兩處南朝石刻遭墨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u07auvej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